隐秘的角落观后感心得感想3篇
时间:2023-01-04 14:40:19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隐秘的角落观后感心得感想3篇(隐秘的角落观后评价),供大家参阅。
隐秘的角落观后感心得感想1
“有时候我恨不得自己替晶晶妹妹死,这样爸爸至少你可以不用那么伤心。”
电视剧中的反派通常都会有一个压抑的童年或是有过某些颠覆人生的遭遇,因而长大后才会性格扭曲、心里变态、冷酷无情、杀人如麻,就好像没遭遇点不幸,精神上没什么残缺就不配做坏事儿一样。
这种逻辑其实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挺正能量的——就是坏人才会做坏事。他不是坏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这么做了他肯定就是坏人。再往下面一层就是,如果你不想成为坏人的话就不要做坏事,因为做坏事的人都是不幸的,没有人想不幸。
但社会通常定义的好人或是幸福的人就不会伤害别人了吗?
可有些人的幸福就是建立在他者的不幸之上。
X说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判断出自己能对什么人做什么事。我觉得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能力,我就没这把握,所以在不确定要不要做的时候,我通常会停止行动,因为这样最安全最稳妥。当然这根本算不得是一种智慧,甚至连技巧都称不上,只能说是适合我的一种方式,毕竟我太容易搞砸一切了。
但我觉得我有另外一种能力,一种不幸的能力,就是能判断出我的情绪会伤害到哪些人。当然对于不在乎我的人来说我屁都不是,我只能伤害到关心我的爱我的人,我知道自己对他们的影响力,也知道自己说哪些话最能戳到人。
所以我偏要这么做,偏要往人心上扎。一味的指责是最低级的,毕竟我还要做个好孩子,所以假装体谅,以退为进,但有时候温柔刀才是刀刀伤人。
我常常会觉得自己不是故意的,在整个事件中我异常无辜。但事实上结果都是可预料的,也许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把所有人折腾地天翻地覆,焦头烂额,然后我再去善解人意、乖巧有礼。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心理扭曲,就好像我非得折腾一下才开心,才能证明他们是宠爱着我的,可那些爱我的家人又做错了什么。如果我只能给他们带来不幸那么
我今天上午又在折腾人。
我觉得自己非常不好,但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而我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判断,背后隐藏着这样的逻辑:我不仅自己坏,还把所有人想得和我一样坏,所以我不但坏还非常狭隘,简直,糟透了。
哦对,我这是个观后感。朱朝阳,张东升。
朝阳东升,明天起来又是一天。
隐秘的角落观后感心得感想2
看完《隐秘的角落》做梦也没有想到《小白船》会从童年回忆,变成成年阴影。
豆瓣9.2分的《隐秘的角落》,被认为是国产悬疑剧的又一高峰,改编自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讲述一次被无意中记录下的蓄意谋杀所牵扯出一段故事,故事基调是阴暗的。
一个潮湿的沿海小城,一桩蓄意谋杀案,三个“坏”孩子,《隐秘的角落》的剧情走向、人设都是“颠覆”的。
而作为一部悬疑犯罪类剧集,凶手已在第一集的片头就完全暴露给观众,因此,整体的节奏把握和氛围渲染尤为重要。除了跌宕的情节和风格鲜明的镜头语言之外,导演也为剧集配上了特别的“阴乐”。
我们常说配乐就是配乐,背景音乐虽然是电视剧的配角,但合适的背景音乐绝对会让画面升级到另一个档次。
好的配乐一定是锦上添花的,《隐秘的角落》中,辛爽导演对音乐的把握,对于这部剧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全剧12集,12首片尾曲,都是经过导演辛爽亲自挑选,被网友称为“中国独立音乐人大赏”。
除开导演辛爽使用了自己曾经作为音乐人的便利,邀请了一些乐队为《隐秘的角落》演唱不同的片尾曲外,新锐音乐人丁可担任原创配乐的表现也非常亮眼。
当剧情发展到紧张时刻,音乐中器乐的节奏逐渐加强、层层递进。
隐秘的角落观后感心得感想3
在电影里面我认为一个坏的开始是所有罪恶的源头,当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去告诉自己的父母而是选择自己去解决这样的事情。我想这个和父母的教育有关。
第一:孩子对父母没有信任感,当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父母在孩子的潜意识里面是不可靠的,告诉父母未必可以解决这样的事情,相信父母和相信自己之间选择相信自己,如果当时他们告诉父母以后我相信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第二:在电视剧里朱朝阳黑化,我认为是父母没有多陪陪孩子,在第一集中周春红被老师叫到一旁谈心,老师认为朱朝阳学习成绩虽好,但性格却过于内向,希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要多与同学交往,而周春红的态度却并不是那边友好。
第三:不愿意相信孩子,其实孩子撒谎源头是怕父母的指责,有些家长也被慢慢的形成了不愿意相信孩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