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3-18 17:21:17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5篇(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供大家赏析。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5篇(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1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2

  在_月_日下午我们观看了太空空间站直播。

  直播开始,我首先知道了太空中与我们地面通信,是需要保持通信设备畅通的。

  在直播过程中,老师们问了我们想带什么去太空?在观看直播的各个地方的学生开动了自己脑筋:“想带无人机、钢笔铅笔,圆珠笔、巴西木。……而我想带国旗上去,去看看国旗会不会在太空中飘扬。后来老师告诉我,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早就已经带上了我们的国旗。

  通过太空课堂,航天员们为我们做了精彩的实验,有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等等等等,在直播里宇航员正待在距地面400公里的天和核心舱。人人都知道,太空上是失重的,所以在太空舱里的宇航员像飞起来一样,他们在空间站里是无法与地面一样走路的。有人可能会以为,空间站听起来好好玩啊,还可以飞起来,其实不然,失重办会导致血液上涌,所以宇航员们的脸看起来“胖胖”的,会影响健康。所以在太空舱中还设置了许多为宇航员健康而设计的健身器材。

  宇航员王亚平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太空舱中的一些饮水装备,还有加热食物的机械,在空间站里还有小冰箱。冰箱虽小但用处很大,就好比那句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冰箱可以保鲜食物,使宇航员在太空也能吃上新鲜的水果。

  我还知道了一个关于太空时间的小知识。空间站90分钟就绕地球一圈,所以宇航员一天可以看见16次日出。

  接下来实验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乒乓球的突验。地球上乒乓球放在水中是浮起的怎么压也压不下去,而在太空上,乒乓球放在水中慢慢的就能够被压进水里,不在浮上来。这真是太神奇了。

  通过观看这次直播,我了解了更多关于太空的小知识,太空真是又神秘又充满了无尽的知识,希望以后我可以了解更多太空的奇妙之处。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3

  天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_年_月_日,这是一个令许多热爱科学、向往太空的人们激动的时刻,神舟十二号上的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为大家进行授课。其中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和泡腾片实验,是我最为感兴趣的。

“太空授课”之水膜和水球及泡腾片实验,一个水滴在太空会变成圆圆小水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接着王亚平老师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亚平老师将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钢丝圆环上形成了比较结实的水膜,往水膜里不断加水,会形成一个大的水球;将水球里注入了一个大气泡,往气泡里看,呈现的是正反两像;接着将水球里的气泡抽走,注入蓝色液体,整个水球就变成了非常漂亮的“蓝球”王亚平老师往水球里加入了泡腾片,这时水球里瞬间膨胀起来,十分美丽。

  太空授课,说明我国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和逐渐昌盛的国运。我看到,中国这个巨人又站起来了!

  此次太空授课,我学到了不仅仅是一些未曾触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见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更让我给以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印象十分深刻。同时太空授课的益处也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课堂,它更能激发我们对太空的向往以及兴趣,使我们从小便有所积累,为将来,为了祖国的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这无疑是会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另一方面太空授课也向世界彰显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先进性,对国家在国际的影响及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太空科技,奥秘无穷,未来是属于我们的,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我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4

  飞天梦,一个人类从古至今的梦想。从远古时期壁画上的飞天到神话故事中的嫦娥。从孙悟空腾云驾雾到人类第一次用望远镜仰望星空……上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始终没有忘掉这个梦,直到今天,我们实现了……

  今天老师给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我们先是了解了天和核心舱,然后,现场的主持人和宇航员们连线了。我第一个就看到宇航员王亚平,她先是介绍了天河核心舱内部的布置。我们看到天河核心仓里一应俱全:有新鲜的苹果,有宇航员们的床铺,还有密密麻麻的把手……我们在王亚平老师的床铺上看到了一个舷窗,我们看到外面一片黑暗中有着点点荧光。我恨不得立马登上天和核心舱,从舷窗上看看地球的样子。

  王亚平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用来做饭的微波炉,因为太空是没有重力的,我非常疑惑,难道他们在热食物时里面的东西不会飞起来吗?我又继续看了下去,只见王亚平老师让叶光富老师学着地面上舞蹈家的样子,在无重力空间舱内旋转。叶老师腰部旋转了起来,他的头慢慢向下,脚慢慢朝上,像一个跷跷板似的。然后王亚平老师又让叶老师尝试像地面一样正常走路,只见叶老师走起来了,可是他一点儿也没有移动,只是像个车轮似的,上下旋转。原来,在无重力的状况下,想要行走,必须通过把手或者让身子在空中飘着移动,不然只会在原地打转。王亚平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荧光显微镜下细胞的画面,以及各种关于水的实验。

  虽然我们只看了一会儿,但忽然有一刻,一种自豪感从胸中涌了出来:祖国母亲是多么伟大,从第一次杨利伟登上太空和地球的对话。再到近四十年以内没有得到月球土壤时,中国嫦娥五号首次无人采摘月球土壤样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我们祖国母亲的伟大!我真想告诉古时候的人们,飞天梦我们实现了!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5

  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3名航天员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环境 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直观生 动、内容丰富的航空航天科普知识讲座,让同学们兴奋已,同学们边看边讨论,纷纷表示:“太空真是太神 奇,物体在失重的情况下真是与众同。

  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实现‘中国梦’、‘未来梦’而努 学习!”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样难得的“天宫课堂”,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科学课。课堂上,通过 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目光、发自内心的掌声,我们可以看到,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 已在他们心底悄然扎根。

  本次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用载人航天飞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此次活动仅向同学们传递 航天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而且让同学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 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少智,则国智,少富,则国富,少强,则国强。”我们期盼着这一 颗颗梦的种子早日绽放出绚烂的花朵!